独一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老子最重要的6种智慧,悟透方懂人生
TUhjnbcbe - 2022/4/8 12:19:00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
点击下方??卡片发消息免费听好书解读:琳小柒

朗诵:天明原著:老子著,邓景异注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懂了道家,便懂了中国,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家。”纵观中国历史,虽儒家思想深植人心,可世人的灵*中,依旧存着“无为”、“不争”这些道家思想。甚至有人说,中国人的德行,一半在儒,一半在道。而《老子》一书,虽短短五千字,却将世间玄妙看得透彻,将天道规律讲得通明。人行天地间,无论本事如何,能力怎样,都不能逆天而行。梁治平在《海瑞与柯克》中说:“人,一生一世,在或长或短的跋涉中,总有种种重要关头或转折点,决定他的命运,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的成功,从不是战胜了命运,而是顺应了天意。顺境为运,逆境为命,逆境中没有沉沦,顺境中没有迷失,才会通达顺遂,万事胜意。今天,兹心就带大家一起领略这本《老子》的魅力,学习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当我们学会其中的这六种智慧后,人生也将受用无穷。无的智慧:无用之用老子曾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眼见的实物,才有其价值,那些看似被忽略的“无”,亦有它存在的意义。“无”与“有”,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世上很多“有用”之法,都藏在“无用”之中。惠子曾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树干多赘瘤,枝干总弯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你总说无用之法,它又有何用?”庄子说:“此树看似无用,可你若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让人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树下,那便是有用。”其实,所谓“有用”,不过从利益出发,而看似“无用”,却有其独特之处。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了事物眼前的作用,潜意识对它做出评估,却很少去思考其未来的价值。可兹心觉得,“存在即合理”,这个世界本并没有“无用”的东西。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总会在恰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价值。梁文道曾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生命的本质从不是去芜存菁,重有轻无,而是在“有”与“无”的选择中,寻找到一种平衡。如果我们放下功名利禄,看开利益纠葛,那些“无用”方可成为有用。知“有用”,更要知“无用”,如此才能知晓世间之理,明悟价值所在。空的智慧:虚怀若谷《老子》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世间万物皆空,唯空能包容万物。山谷之所以幽深静远,在于其宽广空旷,河口之所以融汇百川,在于其浑朴包容。为人处世亦是如此,事不做满、人不自满,留有余地,才能去故更新,若一味自持,一味傲慢,只会落得一败涂地。萧惠本是辽国名将,因作战威猛,百战百胜,被赐予韩国王。公元年,辽国起重兵伐西夏,萧惠被封为南路主将,这次他是志在必得,誓要夺取头功。萧惠南路辽*声势浩大,光是辎重就连绵数百里,西夏人闻风而逃,萧惠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取了西夏东北重镇唐隆镇。初战告捷,萧惠觉得西夏*不过尔尔,便下令士兵脱下铠甲,用车载送,并美其名曰为减轻士兵负担。众将劝诫,萧惠却说:“我大*压境,西夏人怎敢来偷袭?无故防备,只能自讨苦吃。”然而,这一切西夏*都看在眼中,他们埋伏在一座山坡之上,只等辽*一过,便从山坡上直冲面下,进攻辽*。辽*士兵甲不附身,兵不在手,落得大败。萧惠一路狂奔,才摆脱了西夏*,捡回了一条命,可他儿子却丧命在乱*之中。《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自视甚高,骄傲自满,往往不得其法;谦虚低调,不疾不徐,反而行稳致远。兹心觉得,人生路上,要常怀空杯心,做人持空,凡事留余,才能清醒做事。碳半红时尚有骨,十分红时便成灰。虚怀若谷,不骄不躁,才是人生极高的境界。卑的智慧:善于处下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以江海做比,告诉人们:百川之所以投奔江海,正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地低则成海,人低便成王,能成事者,皆源于低,起于卑。三国时期谋士荀攸谋略过人,辅佐曹操二十余年,被世人称为曹操的“谋主”。官渡之战,荀攸设计,斩颜良、诛文丑,算无遗策,助曹操雄霸北方。一日,荀攸的表兄辛韬来访,闲谈间问起荀攸在官渡时的功劳,可荀攸却没有丝毫居功之意,言辞间否认了自己功劳,表现得极为谦卑。荀攸与曹操相处二十余年,面对变幻莫测的官场,因时而变的人心,他始终低调如初。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其实,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与人炫耀,而是处事低调,越有本事,越谦卑。俗话说:“谦卑含容是贵相;平静谦和是分量。”兹心也是这么认为的,狂傲源于无知,脾气始于懦弱,只有保持在低处,才能承载福气。为人处世,尽量多几分低调,少几分高傲。持“强者”资本,却保留“弱者”姿态,这样的智慧,才能在岁月中沉淀,在时光中成长。水的智慧:以弱胜强老子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柔软,有时候比刚强更具有力量,它能克服冰冷,化解危机。王辅臣本是大清降将,却深受清朝廷重用,康熙继位后,调他为陕西提督,总领陕西*务。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时,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号召,举兵造反。那时,若陕西沦陷,则进入中原屏障彻底消失,清朝必危。面对如此形势,康熙并没有派兵镇压,而是放王辅成之子回去,让他告诉父亲:朝廷既往不咎,希望王辅臣迷途知返。其后,康熙一方面调重兵与吴三桂对抗,一方面放下身段,数次写信劝诫王辅成。最终,王辅成被康熙感化,没有响应吴三桂的号召,选择了自守平凉。而康熙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以弱胜强,战胜了对手。其实,聪明的人,“身段”都很软,他们活得如水一般,往往能在退让中,得到他期望的结果。逞一时之勇,只会让自己陷入狼狈;泄一时之恨,只会让结局变得更糟。兹心觉得,大丈夫能屈能伸,柔软一点,不一定是失去,相反会收获成长。“软”,从不是一味退让;“弱”,亦不是任由他人践踏,而是在适当的时候,避其锋芒,保全自我,等到机会成熟,一举功成。要知道,在失去中得到,亦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藏的智慧:和光同尘老子写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三国王弼将这句话解释为八个字:“随俗而处,不露锋芒。”人生就是这样,懂得包容不同,知晓收敛藏拙,就有机会在这万千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年轻时,或许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自己的坚守独一无二,可是年纪越大就越会发现:想要有所成就,就要与光同尘。《大江大河2》中,宋运辉曾说自己不会和人沟通,只会埋头苦干,自己一个人就做完了三个人一年的工作量。可领导并没有嘉奖他,其他人也开始排挤他,这让他的日子越来越难,最后只能去问自己的老师水书记。水书记劝诫他:“现代社会组织,一讲分工,二讲协作,若你一味前冲,只会变得离心离德。工作要在妥协和博弈中完成的,收敛锋芒,才能容于众人。”其实,做人就应该“外圆内方”,内心保留自己的原则,外在和众人打成一片。《菜梗谭》说:“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髙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在这个世界上,总有着许多规则需要我们来适应遵守,否则,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抱负,多么光辉的理想,都终将湮灭于世俗之中。人活一世,不要自恃清高,更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藏拙,才能把事情做得圆润。兹心觉得,纵使看穿一切,也要保持“难得糊涂”的心境。那些与光在一起,并接受尘的存在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静的智慧:宁静致远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世人常说,修身之道在于修心,而修心之法,便是“致虚”和“守静”。人生若被外物所扰,就会变得疲惫不堪。而致虚,便是要消除心中杂念执着;守静,便是收敛心性,复归平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兹心觉得,人,只有内心无欲,清净安宁,才能在诱惑之下坚守本心。尝尽人间百味,看遍世事繁华,便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非身的轻松,而是心的宁静。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下可以治人。”《老子》寥寥五千字,内蕴万世理,窥破天道,绝不是只有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但只要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便能在迷茫中修心,在绝望中坚持,在慌乱中平稳,在宁静中独存。一朝得道只是开始,践行与修行,才是所有人一生的坚持。守得一份智慧,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唯有这样,生命才会充满蓬勃朝气,日子才会变得亮丽多彩。愿余生,每个人都能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心,简单满足,一直到老。*注:配图来自摄图网*解读:琳小柒,行走在文字间的旅者。一笔,一句,诗意人生。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新书《不慌不忙,人生慢慢来》正在当当、京东、文轩网热销中。投稿请在后台回复“阅读达人”。*朗诵:天明。《老子》注释注释以老子哲学为依归,采用造字本义、相近年代典籍用法、原文互释、逻辑一致四个方法,逐句解读,清晰呈现《老子》奧义。▼点击下方卡片发现更多美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老子注释》实体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最重要的6种智慧,悟透方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