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河池乡村渐行渐远的农具
TUhjnbcbe - 2020/8/1 10:57:00

河池乡村:渐行渐远的农具


锄头和犁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农夫锄地的古诗,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时的餐桌上,都会被父母当成节俭的话语提及。诗里描绘的画图是铅笔勾勒的一个简单的写意,除真实的从灵*深处流淌着对农民的敬仰的同时,也描绘了锄头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农具对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们的重要性。


锄头构造简单,一把杆连着一把有刃的锄片就成了。不同的是根据使用者手臂的长短或者年龄的不同,锄头的把和锄片也有大小不一长短不等之分。锄杆和锄片之间的弯折的角度大约四十多度,这种角度最适合人锄地的姿势,锄起地来也最省力。


这种最普通的农具,用时下人们的眼光来看,是不值什么钱的。但是,在几十年前,某农户要有几把好的锄头,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前两年,笔者在宜州市流河乡下采访,遇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聊到锄头的时候,他从卧室的床下,拿出两把用布袋包好的锄头让笔者看,笔者发现两把锄头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与人的手掌和衣脚反复的摩擦,再加上人体汗水无数次的浸润,锄把上反射出的一种黝黑闪亮的光泽和无法言喻的神韵


这位老人有告诉笔者,这两把锄头是他结婚后,置办的最早的两件农具,买这两张锄花掉了两元钱,那是他们大半年的积蓄。也许因为这两把锄是这位老人家结婚后的第一件置办农具,同时也见证了他们结婚后抚养四个孩子的辛劳和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人生经历,这位老人家对这两把锄就有了与其他的农具不一样的感情。每次锄完地,这位老人家都要用牛皮纸包好锄把,小心地放到他卧室的墙角或者床底下。最近十年来,儿子们都出去经商了,做父母的年纪也大了,田地都包给了其他人,挖地锄和的事基本没有了。于是,这位老人就把这两把陪伴他们几十年的锄头包好,放在床底下,每年农事开始的季节,老人家都要拿它们出来擦一擦,然后又包起来,放回原处。


犁头其实是犁和铧两个主要部件构成的,犁头就是耕地的农具,铧是安放在犁上的破土的铁片。曾经很长的时间里,犁铧是河池乡村中最主要的农具,平常都被它的主人保存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生怕被人偷了去。


现在在河池乡村行走,已很少见到犁头了。


但是,现在四五十岁的农村人口都还知道犁铧不能单独去犁地,要想犁地必须要用合适的牲口拉。在河池农村,拉犁的牲口大都以牛为主,*牛水牛都可以,只有少量地方用马。


犁地一般选择在秋收以后,雨水渐渐地稀少,而田地里的土还比较软,容易翻动。而且,秋后犁过的土,经过漫长冬季的历练,土质会变得更加肥沃。因此,刚刚经历秋收农忙的农村劳力,一大早便起床,喝上几碗玉米粥,就扛起犁头,拉上牛,上地了。看着一片片被犁头翻出带着秋收气息的泥土,那些农村的汉子仿佛看到了来年的收获。


不过,现在犁铧的时代毕竟过去了。也许再过若干年之后,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才可能在大学的课堂上或者农具博物馆里看到这种曾经陪伴他们的先人一辈子的农具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池乡村渐行渐远的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