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分96,她越俗我越爱 [复制链接]

1#
哪的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1.html

两年前。

有部台剧一鸣惊人——

开播即破纪录,首播观看量超过《我们与恶的距离》,还顺带创下华视13年最佳收视。

高开高走的姿态,甚至斩获金钟奖的迷你剧集奖。

在大陆这边同样火爆。

腾讯、优酷和爱奇艺主流视频平台争相引进,豆瓣评分高达9.1。

两年后。

万众期待的续集终于来了。

才出一集,豆瓣开分飙至9.6,用实力证明了——

爆款的续集,还是爆款。

俗女养成记2

《俗女养成记》(以下简称《俗女》)为什么这么爆?

来自于一种共鸣。

一种在自我成长与社会期待产生的错位之下,个体努力寻找出路的普遍共鸣。

换成人话——

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对抗?

第一季,讲了一个普通女性成长的故事。

主角陈嘉玲(谢盈萱饰)从小被教育成淑女,但一不小心长成了“俗女”。

“俗女”是一种不契合社会期待的女性形象。

像陈嘉玲,她不仅没车没房没婚姻,还丢了工作,生活一事无成。

但胜在生命力强,碰碰撞撞也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我。

第二季,讲的是她慢慢接受自己是俗女后,在友情、爱情和亲情上的变化。

这一季,陈嘉玲终于有家了——由一间低价买回来的*屋改造而来

于是,从改造*屋开始,40岁的她,开启俗女下半生的新篇章。

她很多东西不会,但又不服输,偏偏要自己亲手去做。

结果弄得状况百出……

不是摔伤,就是被捅了蜜蜂窝,医院……

??

所以《俗女》两季一脉相承的主题,都是——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除了陈嘉玲本身的角色魅力,《俗女》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整个家庭群像都刻画得十分鲜活有趣。

像奶奶,一把年纪了还要参加歌唱比赛,唱得也不咋地。

可家人们见她兴致勃勃,也都不好打击她,只好半哄半骗地鼓励着她。

或许她也知道自己唱得不好,但她依然站上那个舞台。

那是陈嘉玲后来才意识到的:

奶奶要唱给一个人听,那个人,就是她自己。

还有陈嘉玲的妈妈,成了第二部开篇的一大泪点。

陈嘉玲和妈妈可以说是从第一部,吵到第二部。

两人经常斗智斗勇。

妈妈不让她看电视,她趁妈妈不在家偷偷看,爷爷还帮她把风。

结果妈妈回来,摸了摸电视,就知道她偷看了电视。

还有一段时间,她给陈嘉玲找了一个很远的补习班。

出发前给她准备好纸条,上面写着该坐到哪里下车,该怎么坐车回来的指示。

虽然妈妈嘴上要她学会独立,但其实一早就在车站等她放学。

结果陈嘉玲这个冒失*还真因为打瞌睡坐过站,妈妈不得不跟了一路的公交。

等她一下车就开始疯狂输出:

你就只会傻傻的蹲在这里吗?

我不是跟你说过吗?路是长在嘴巴上

你刚才不是遇到一个阿姨,你为什么没问她

小小年纪的陈嘉玲不懂这份苦心。

她只觉得,这个严厉苛刻、事事都要管着自己的妈妈是“假的”。

长大以后,妈妈还一样管着她。

她看上了一间“*屋”,还要把那作为自己的房子。

妈妈就请风水师,去她的房子“降*除魔”。

她看上一套浅色的沙发,妈妈觉得容易脏,偷偷给她换了另一套。

-订货人吴秀琴,是你吗?

-对,是我妈

母女关系通过这些日常小事展露无疑,同时也体现出两代人的差异。

妈妈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她。

第一部,陈嘉玲到台北读书之前,两母女冷战了一段时间。

爸爸给她录视频,各种叮嘱,妈妈口是心非说不想录。等到夜晚,自己偷偷架起相机,还准备了一大箱生活用品要寄给她。

虽然妈妈看似嫌弃陈嘉玲,但其实最关心她。

不一定“正确”,却最为浓烈。

比如给她煲各种以形补形的汤。

吃脑补脑、赤参补血、土虱补眼睛……

比如为了迎接国中,她带女儿去剪头发,明明说好只剪“一点点”。

结果剪出来就成了“亿点点”……

但只有妈妈,最记得她的生日、她最爱吃的东西、最爱做的事情、最害怕什么……

最了解女儿的,永远是妈妈。

有一个镜头就很妙。

陈嘉玲把妈妈挑好的沙发换回原本的浅色沙发,结果太大,根本进不了门。

妈妈一直絮絮叨叨,爸爸在一边做和事佬,惹得烦躁的陈嘉玲突然暴怒:

你们都不要再管我的事情了。

随着陈嘉玲的出框,镜头对准爸爸妈妈,随即转向他们目光的方向——

一个穿着校服的陈嘉玲。

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一直都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这份笨拙的爱,最为珍贵。

还有弟弟陈嘉明。

上一部陈嘉明冷不丁地宣布自己“喜欢男人”以后,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妈妈的回答:

无论如何都是我自己的儿子,我应该要跟他站在一起,不是吗

有时候我也在想,他活到现在三十岁了,这么大了还不敢跟别人说,也是很辛苦

我也很想告诉他,阿明,其实妈妈都知道,你不是只有一个人而已

爸爸一开始十分错愕,接受不了,但慢慢他开始理解。

在嘉明男朋友表白现场,他特意准备了一番话,还煞有其事地写在信纸上:

阿明,爸爸对你很抱歉

自从金德兴交给你之后,我反而没办法帮你做什么……

这家人之间简单的陪伴和理解,总是能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

而这个情感的开关,就在于这种生活化的细腻之处。

即便我们最终不能成为父母期待的那种小孩,他们的爱也不会因此减少。

像陈嘉玲,她最后不也是坚持己见?

选择住在“*屋”、选择那套很容易弄脏的浅色沙发、选择暂时不结婚不要小孩……

不完美的陈嘉玲,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她最大的一笔财富,是有一群包容她犯错的家人。

观众之所以感到被治愈,就是因为我们会不自觉代入到陈嘉玲的人生——

在跌跌撞撞地成长过程中,有吵吵闹闹但相亲相爱的亲情,还有闪闪发光的友情,也有正在萌芽生长中的爱情。

最亲近的人,能让她可以任性做决定,可以放肆撒野,然后好好长大。

生活再难,社会再冷。

但她的心总是暖的,就什么都不怕。

在肉叔看来,《俗女2》比1做得更极致。

它将成年陈嘉玲和小孩陈嘉玲的成长经历,用平行时空的剪辑来呈现。

让成年和幼时如互文般交织重合,勾勒出一个更完整的陈嘉玲。

她鲁蛇的半辈子,像是永远也搞不懂为什么当个女人这么难。

还记得小时候,天真的她怀着这份正在萌发的疑惑向家里的女人们发问:

做女人真的没有一样好的吗?

结果,奶奶和妈妈难得齐刷刷地笃定回答:没有。

预告里有一幕:

小陈嘉玲月经初潮,她以为那是痔疮,苦闷了很久。

后来,家里的女人们告诉她,那是月经,那是她成为女人的标志。

从女孩,变成女人,每一步她都踉踉跄跄。

第一部埋了个钩子,前男友江显荣要结婚了。

他们说好不再见的。

结果第二部一开篇,陈嘉玲抱着一个小孩手足无措,嘴上喃喃道:

爸爸,爸爸在哪里呢?

江显荣跑过来,接过孩子,然后开始逗她玩。

陈嘉玲看着充满父爱的他,眼神里充满复杂:

你当爸爸好不一样哦

陈嘉玲和江显荣,复合了?

Nonono,这是婚后的江显荣,而且已经生儿育女了。

他在陈嘉玲面前显摆:

你有没有觉得我这样很像那种型男老爸贝克汉姆,有没有?

这一幕倒有点黑色幽默内味。

江显荣,适龄结婚生子,这个意味着社会标准时钟下的人生走向。

他的悠然自得,反衬得40岁的陈嘉玲各种不合时宜的狼狈。

而且这种狼狈,将会困扰她一段时间——

比如想要孩子,但发现这年纪的自己有各种状况。

“性”奋不起来,和男朋友亲热的时候,僵硬得像一个机器人。

身体机能开始向更年期迈进,甚至有可能没办法生小孩等等。

我接下来脾气会越来越差

半夜会流汗,皮肤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低

如此种种可以看出,《俗女2》里的陈嘉玲将会迎来更猛烈的暴风雨。

好在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俗”女,一直都有翻盘的勇气。

正如显摆后的江显荣对她说“还不赶紧去生一个”时,她瞬间表现出来的淡定和不屑一顾。

不要,我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开始

是啊,40岁了又怎样?50岁又如何?

和陈嘉玲一样,如果是自己选择的人生,那“俗”一点也没关系。

正如这位主演:

金马影后,谢盈萱。

可以说,主演和主角,已经彻底融为了一体。

在采访的时候,谢盈萱也提过一个生活中的“陈嘉玲时刻”: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人生好像很容易上厕所被开门。之前有一次去外面巡回,也是被开门,然后我是坐蹲式的,所以我是背对着那个女生,我一被开门之后她也就啊啊啊,然后没有要关门的意思

落落大方地向公众揭露自己的窘迫瞬间,够俗,也让影后瞬间接了地气。

不愧是导演求回来的阵容,她太TM适合陈嘉玲这个角色了。

带点神经质、大张大合的演绎,很好地诠释出女主经常在自信和自弃间疯狂试探的性格。

而这种因社会环境造成的对自我不确定,也存在于很多女性身上。

她身上还有一种可贵的自然老态。(非贬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国产剧开播必买上的一类热搜,就是“主演xxx状态”。

点进去,千篇一律夸某大龄女演员的状态很好——

没有皱纹、皮肤水嫩,看起来很“白幼瘦”。

包括很多大女主剧,打着“独立自主”的口号,出场必定是有精致的妆容和服装加持。

脏了一点的衣服说扔就扔

有句老话说得好:越缺什么,就越表现什么。

女性题材一味用外貌和物质凹出肤浅的“独立强大”,恰恰体现了这种焦虑和不安。

反观《俗女2》,这一点正是它难得的地方——

女主“老了”。

镜头甚至毫不遮掩地怼近她,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她明显的法令纹、颈纹,眼下也有若隐若现的黑眼圈。

彻底摆脱网红审美那种千篇一律的伪精致。

每一个女生,本来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不是吗?

谢盈萱身上这种生命的痕迹,真实的个性,无时无刻不在给角色增加魅力。

你愿意相信,她就是你。

她绝对有资格代表每一个平凡的女孩。

这也让角色的挣扎、笨拙和反抗,有了更强的信服力:

面对小孩时的拘谨和举手无措。

和爸妈一起住,突然自嗨飙舞被抓个正着的尴尬。

还有为了装修房子时各种逞能,结果三医院,害得医生以为她被家暴……社死。

这种真实,反而让缺点多多的她更加可爱。

是的。

有缺点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比其他人更嫌弃自己。

对于《俗女养成记》,我可以想出一百种夸法。

但最值得夸的,是这部作品由故事内延伸到故事外、主角和主演都在身体力行的“榜样”价值——

一个敢老,敢做自己,敢不完美的女人。

还有什么比她更强大?

本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还没看爽?来瞅瞅这几篇呗:我们的乐园,ta们的坟墓骂这么多年,她终于听劝了?很好,他没有靠流量逆袭这对终于官宣了?

一周片单抱歉,这次我没法对她吹爆上帝想让你特别点,才给了你缺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