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遮盖液 http://m.39.net/news/a_6084023.html现代作家文学微刊
书画剪纸
小说诗词
诗歌散文
摄影视界
读书感悟
作
者
简
介
杨忠新,网名:祁连山。爱好文学,各种散文等文章散见于报纸、平台。现从事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喜欢用文字温暖生活的人。
思念的味道
作者:杨忠新
元旦快乐
虽人生苦短,可有些记忆将铭记一辈子;虽人生道路漫长,甚至比树叶多,可有些经历如昙花一现。在我人生旅途中有种味道让我永远难忘,成了终生的思念,那是无法释怀的思念的味道。
我的故乡丹噶尔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古老的商业贸易、藏汉融合的民族文化带给丹噶尔人享用不尽的美食数不胜数。丹噶尔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块吃着手抓肉,吃着甜酷、酿皮、酸奶、糌粑、锟锅馍镆、里脊、地皮菜包子……,还有用大铁锅煮出来开成“八瓣花”的洋芋,喝着用大麦、乔麦、青稞、沙棘酿造的喜马拉雅、丹噶尔老酒,谈着丹噶尔的时代变迁,生活充实,实属惬意。故乡的人喜好不同,钟情的事物、食物也不同。如可供食用的美食琳琅满目,可我对故乡的焜锅馍馍情有独钟,它的美味让我无法忘却,成了我永恒的思念,也是我妻子的最爱。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喜欢吃面食、米饭。我们青海人更钟爱拉面、面片类面食。用面粉做成的有种食物多数人叫馒头,也有的称馍馍,“馍馍”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油香、蜜散、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曲连(农村孩子过满月时去祝贺的人带去的馍馍,一种大饼,中间一个圆洞。不知是生活困难时期为了省面挖去一块,还是有其它典故有待考证),还有让人听而生危的“狗浇尿”饼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我钟爱的馍馍,因特殊的做法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帅呆”了的名字叫“焜锅馍馍”。
焜锅馍馍是在金属的焜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人们习称“焜锅”。焜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籽油,抹上红曲、姜*、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绿各色相间交织的面团。有的家里为了使它更加酥、脆、香,和面时掺进鸡蛋、牛奶,揉成和焜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压一压,埋在用麦草、牛羊粪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焜锅壁较厚,传热缓慢,麦草燃料火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省时、省事,制作简单,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是家里人对新中国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有一种特殊情感缘由,做焜锅馍馍时母亲还有一道最后特殊程序,就是将揉成的面团放进焜锅内后再在面团上用菜刀轻轻切上五角形,待馍馍出锅时会发现馍馍上面是一个五角形。那个五角形会时常提醒家人“粒粒皆辛苦”,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醒人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不忘初心。现在社会已进入新时代,故乡的人们还是喜欢吃百吃不厌的焜锅馍馍。为了在繁忙的劳作之余抽时间一次多做几个馍馍,家里人往往会多借几个焜锅模具,在大门口煨上麦草、牛羊粪为燃料的火灰,将五六个,甚至更多的锅放进去,操作场面宏大,常常引人注目。随着麦草、牛羊粪烟的袅袅升起和焜锅馍馍香味飘溢,那种让人生涎的味道常常使人饥肠辘辘。若将热热的焜锅馍馍掰一块,在熬好的茯茶里放上酥油蘸着吃,那种味道脆酥爽口、回味悠长。没吃过的你需要亲自品尝,才能体会那味,才会思念那味,因为那是我儿时的记忆……
记得有次我们下乡检查工作时,看见一个村里有个年轻的妇女头上戴着红头巾,用同样的方法在做焜锅馍馍。恍惚间似乎看到了我年轻的母亲在做焜锅馍馍。此情此景让我泪如雨泼;母亲,您亲手做的焜锅馍馍我已三十几年没吃到了。我不知天堂里您有没有焜锅模具做香气四溢的焜锅馍馍!我想再吃些您亲手做的馍馍,我还想像小时候一样在您的怀里躺一会,我有点累;我还想和您说会话,已到知天命年龄的我向您想说说一个男人的心里话。您是否能听到……。我*不神舍地向那个妇女走去,她微笑着招呼我:来吃点家里馍馍。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那是妈妈的微笑,那是妈妈看着儿子的眼神。我手里拿着馍馍,眼里噙着热泪,有点怯怯地问能不能买一个给我,我三十多年没吃到妈妈做的焜锅馍馍。她微笑着说我们农村条件好,卖啥馍馍,硬是塞给了我两个……
岁月静静流逝,年轻母亲已去世三十几年了,虽然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香气四溢的焜锅馍馍,但那种思念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沉淀在我记忆的河床……
◆向默默耕耘的作者和支持我们的读者致敬◆
投稿指南
投稿要求:作品+作者照片+作者简介
平台主编《作家文学杂志社》编委
圣湖雅韵
平台副主编
兰馨
投稿邮箱
/p>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