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股市上蹿下跳,看着大家都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亏损的收益,被深深套住的我,不禁发出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
但生活还要继续,想想那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要知道,苏轼人生最大的成就均见于其诗词的功底之中,也正是他一直处于工作和生活的逆境中,才有了成绩斐然的艺术情操,造就了一个懂美食、会生活、能写诗的苏东坡。
有人说,苏轼的一生充满了离奇的起伏,年轻时就被推向至高无上的高度,随后又重重摔下。他其实是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真实的写照,被体制工作支配,被职场的暗涌波及,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与大多数人不同之处在于,他感情丰富,向往自由,嚼尽人生况味之后,还能拥有一颗有趣的灵*。
苏轼早已不仅仅是中年人的朋友了,他俨然已成为当今众多90后的知音。
"
文
悦超
全文共字
宋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西征,最终灭掉西蜀*权,统一全国。蜀地曾是大批文人避难之处,但也曾是动荡之地,蜀地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再次孕育了一批批文人雅士,他们相继登于朝*。
最著名的当然要属苏轼那一届,同乡进士及第多达13人,其中就包括苏轼和苏辙。
或许是得益于盆地地貌和灵秀的山水之气,蜀地自古以来常出名人。公元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县彭老山下,奇山秀水的环境养育了苏轼,给予了他文学的启迪和豁达的心境。
据民间传说,苏轼出生之后,原本郁郁葱葱的彭老山变得草木枯萎,百花不再,鸟兽皆逃,这是因为所有灵气都给了苏轼,而在苏轼辞世后,彭老山再获奇山秀水的风景。
01千年第一人
千年以来,一人而已。
提起宋朝诗人苏轼,我们总是会想起他流传千古的经典词句,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在我国宋词历史上,苏轼的文学意义无与伦比,他拥有一身澎湃的才情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将他充满坎坷的酸甜苦辣人生,写于不朽的诗词之中,苏轼写下的所有文学著作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从苏轼的诗词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他超出凡俗的人生思考:淡泊名利,从容自如。还能从其写有美食和地方游历的诗词中,感受到他独具天分的经济管理头脑。
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成为了多少人学生时代和职场里的经典座右铭。
在宋朝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苏轼的一生几乎是穿插着各种仕途祸患,承受过数段人生的大起大落。
他曾有过顺境,也有过逆境。
在苏轼最得意的时候是京师的新科进士,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二十二岁的他,虽然因为阴差阳错,没有拿下当年科考的状元,但他获得到了当时文坛大佬欧阳修的赏识。
而苏轼在最失意的时候,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不久后,朝中形势大变,他不幸遭小人陷害,惨陷乌台诗案,被迫差点成为狱中死囚。
随后,苏轼又躬耕于东坡,饮水于南荒。从当朝坐拥巨大荣誉到沦落为阶下囚再到一无所有的贫困,苏轼可谓是尝尽人生百态。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事实上,苏轼也绝不是一个让平常人感觉不可高攀的古代圣贤,他也是一个重情重义、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的一生曾有过三任妻子。
结发妻子王弗年十六嫁给苏轼,二十七岁因病去世,她曾是苏轼读书和交友的得力助手,每当苏轼背书有遗忘的时候,她便从旁边提醒,每当苏轼与来客交谈时,过后她会帮助苏轼加以分析判断人情是非。“幕后听言”的故事便出自于此。
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在性格上也形成了最佳的互补,王弗的死去,对苏轼打击很大,他曾在十年后的某个夜晚写下一首凄婉的词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字字真情可以看出,苏轼在悼亡爱妻的沉痛和深切。
02人生如逆旅
天赋异禀的苏轼自嘉佑二年进士考试名震京师,虽然未能获得朝廷的重用,但其一直在以无与伦比的文学艺术、卓越学识、豁达豪放的性格魅力给自己带来声名远播的影响力。
苏轼毕生都在致力于文学创作。他也将毕生的情感寄托于诗词,他看淡了人生无常,所以才有了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而人生路上遇到最多的事情不过就是变动。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州任团练副使。他曾深刻反思认为,才华外露是其做人失败的一大毛病。但他并没有因此对自我价值进行全盘否定,反倒展现出了苦中作乐的胸怀气度。“此味甚佳,生来无此适”“所居临大江,望武昌诸山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安在哉”……不知道苏轼经历的人,看到这些诗词的读者,还以为他正在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但殊不知他曾经历过*治、经济和精神上的多重打击,这其实更应该是其对体验人生快乐的一种态度。但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苏轼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人处世始终不修边幅,始终不懂外饰,由于其真挚坦率的性格,导致他跟谁交谈都是一副想要吐露肺腑之言的态度,结果一生屡屡遭到不同敌对小人的诬陷,屡屡遭到贬斥,在官场上可谓是历尽风波。在一家企业或者单位中,没有服从就没有管理,被领导是每一位员工必须遵守的条例,服从上级指挥,下级不得以自己的意志来决定服从与否。在声势浩大的王安石变法中,苏轼偏激的做法或许破坏了上级在“企业”管理中的形象,降低了上级的威信。其父苏洵曾直接点出苏轼存在的毛病:“豪放不羁、锋芒毕露。”苏洵曾对苏轼说,人生在世,不可以太直露,而应该有所“外饰”。
苏轼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北宋伟大诗人,他不仅在*治上有自己的远见抱负,还对王安石的新法提出了种种问题,并不顾一切地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
虽然,苏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上神宗皇帝书》成为了其仕途坎坷的转折点,不知变通,为人处世不计后果,让他吸引了很多敌对小人。
但如果为人收敛,行事有计策,同时又有一颗初心常在,也许苏轼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事实上,苏轼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并不是一直都有着坚定的立场,尽管他更多的时候会有豁达的诗词,但是他也曾有过迷茫和犹豫。
闲适豁达的另一面,其曾经也想过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比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也未尝不感叹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奈何生命过于短暂。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苏轼在获得卓越文学成就的同时,还通过写诗宣传美食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
苏轼每到一个地方,就成为当地最敢吃最敢喝的人,所谓“民以食为天”,他通过发明美食,制造精美的菜肴,以自身追求美食的精神,带动了更多人对美食的需求,让更多人爱吃美食,促进了当地美食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消费才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可以说,苏轼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早期比较懂如何靠拉动内需来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后期,如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这对我国经济复苏和崛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促进消费双循环,更有利于拉动内需。
03穿越千年的朋友
中年人总是要面临真正的、切肤的生老病死。
作为一个再过几年迈入中年的年轻人,也许终有一天我会明白,过简单质朴的生活,是很多普通人最向往的生活。
苏轼的一生被贬至少3次。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被诬入狱九死一生侥幸被释,放贬*州;元佑四年,被调回京,后又被贬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再贬英州、惠州、儋州……
最远的一次已经到了当时海南那个偏远地区儋州,但是其性格却愈发显得温厚和闲适,从其晚年所著的多篇诗词中即可看出。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风雨总有一天会停下来,只要自己习惯就好。当你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一份淡然平和的态度去面对风雨或生活的苦难时,才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
苏轼被贬至*州(今*冈)时,非但不会觉得自己的住宅过于简朴,反而会感受到绝好的山水胜境:“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上,此幸未始有也。”
为了给自己解闷,苏轼还会像个“记者”一样跟各种陌生人聊天搭讪。
他每天会出没于山川田野,古木大江之间,会与田间的农夫、水边的渔夫、林间的樵夫以及市井的商贩切磋想法,消磨时间。
用他自己的诗词说,那就是“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的处世态度,也让苏轼交到了不少左邻右舍的好朋友。
苏轼被贬之后,曾有段时间做起了“农夫”。
除了种稻,种小麦之外,他还会种很多树,苏东坡的名字正好是源自其在*州东门之外开垦荒地而来。
农闲之时,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引起了苏轼的深刻共鸣,他也正在经历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乐享天命的淡然生活,正如他所言:“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躬耕于东坡的生活,让他更加关心粮食蔬菜的种植和吃法,*州哪里的酒好喝更便宜,哪里的肉更好吃,哪里的米价更实惠,这些皆被苏轼一一调查清楚。
此外,他还做起了美食家的职业,不仅会做菜羹和鱼羹,更是发明了千古流传的东坡肉做法。在其《猪肉颂》中写道:“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仔细想想,虽然苏轼在仕途上成就不大,但他凭借超脱胸襟在工作之余,通过实践收获了美食的做法,以及值得思考的更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学思想。
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
在漫长的一生中,即便赚不了大钱,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倘若在艰难的时刻想想苏轼一生的遭遇和经历,其实,人生的路线大概率会呈现波浪的形状来回震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走了,走过了他极其不平凡的一生,他拥有着穿越千年的魔力,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文学经典、美食佳肴和哲学思想。
苏轼被贬至*州的那段闲适生活,给我带来的印象最为深刻,他与李白、杜甫都不一样,李白是浪漫和豪放,杜甫是忧郁,他是集感性和理性于一体的智者。
“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虽并非圣贤,但总是能够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朋友,从中年人到如今的年轻人。
(注:本文是作者写的一篇论文作业,作出一些删减和修改后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