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的天,吃心去苏州,吃了十碗面:
朱鸿兴:枫镇大面时令佳品
裕兴记:三虾面二面*一枪头
陆长兴:汤头不宽葱姜丰富
陆振兴:碗烫汤烫一层猪油
美味斋:风扇冷面阿姨亲切
一德面馆:松树蕈油面姑苏独一家
伟记奥面馆:家常面馆寻常味道
韦复兴:三块钱一碗阳春面
琼琳阁:木桶吊汤工艺复刻百年传统
同得兴:不虚苏州此行
十张价目表十家面馆
十碗苏式面吃出真爱
朱鸿兴
苏州大面痴陆文夫在《美食家》里为朱鸿兴打了最好的广告: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朱鸿兴如今依然是苏州城里顶兴盛的老字号,加盟店很多,齐门店颇佳,如今还沾着马路对面苏博的光。
夏天来苏州吃面,枫镇大面方是正解。朱鸿兴请来了“枫镇大面”的祖师爷俞雪根加持:五花肉漂净、钳掉毛,烧至酥烂,丰腴鲜美;鳝骨吊汤,清澈见底,葱花酒酿,解腥提鲜。
这件独属于姑苏的消暑利器,小暑前一个月左右问世,陪伴苏州人过盛夏,天凉便难寻了。
我们来得巧,踩到了春夏时节三虾面的尾巴,店里的爷叔讲:再过一个礼拜就落市咯!
虾仁虾子虾脑,白玉玛瑙,一盘琳琅,酒喷得厉害,勾芡味鲜浓。
裕兴记
三虾是精贵的吃食,所以苏州面馆三千家,真正能做三虾面的店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裕兴记是朱鸿兴的有力竞争者。
他们家三虾的秘密藏在账台,收银的阿姨严格控制着虾子和虾脑的供应,你若买单78块一碗的面,阿姨就用量杯舀一份发配到厨房。
大厨再配上虾仁,旺火炒出来,雨露均沾。
阿姨告诉我:现在籽虾都要卖95块一斤叻,店里一天要卖出30斤,虾脑剥起来很麻烦,一层薄薄的衣要剥掉,很费人工!这里的三虾面做的是外面不常见的干挑,三虾划到面上,点醋伴姜丝,体尝水乡独一味的鲜美。
裕兴记还有一大招牌,就是二面*。上海人习惯叫“两面*”,表面脆焦、中间湿软,而这里则是把面拍扁,慢火煎透,中间没有软芯子,更接近港式的煎面。
我个人当然会偏爱沪式两面*多一点,可惜正宗的难觅,就先吃个苏式的过过念头,偶尔吃到焦香的一口,也会心头一喜。
陆长兴
陆长兴的葱很有特色,除了传统的本地青葱,还额外加入油炸过的葱增香。
可惜,我点的爆鱼偏干了,不推荐。
焖肉选材不错,尚有软骨,口味偏咸。
我个人不喜欢他们家碗小面多,汤头不宽吃起来终究是不过瘾。
陆振兴
陆振兴与陆长兴看名字像兄弟品牌,但其实长兴是后起的面馆,振兴则是百年老字号(始创于清同治三年年)。
这里的浇头阵容齐整,还有外面不多见的奥鹅面供应。
我们点了一碗虾仁爆鳝面,20块。
碗烫汤烫,红汤澄清,更兼有一层熟猪油锁住热量。
店里的气氛很是温馨,戴着斗笠的环卫工人,到了饭点儿来吃面。
我们隔壁的两位阿姨点的是菜单上没有的鸡毛菜荷包蛋面,六块钱。
美味斋
吃完前四家,寻到美味斋的时候,阿姨们已经乐呵呵地准备收工。
大厨阿姨临走时讲:我从三十几岁到现在,下了几十年的面叻,早上五点半做到一点钟,我要下班啦,你们慢吃啊!
汤面售罄,浇头翻牌,整个面馆只剩下两碗冷面,我们包圆了吧!
苏州的汤面都是龙须面,而冷面都是小阔面,苏州人喜欢叫它“风扇冷面”。
“风扇”是指用电风扇吹凉面条,上海的冷面亦如此,不同点在于:上海的冷面是蒸出来的,苏州的冷面是下出来的,上海冷面必须要有花生酱拌,而苏州则只用酱油与米醋。
浇头里面,我们吃到了最后一块爆鱼,恰好是青鱼靠近甩水的部位,肉薄更入味,喜欢。
小店充满寻常面馆的亲切味道,或许下次来吃他们家的红汤面?
一德面馆
一德面馆是苏州唯一一家专业做蕈油面的面馆。这里的蕈(念训)是长在常熟虞山松树下的一种野生菌。
掌勺的是常熟人封师傅,据说曾专门去虞山兴福寺学蕈油面的手艺,取名一德寓意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面馆之前在市中心的学士街上开了15年,苏州的评弹名家都是店里的常客。因为租约到期,面馆最近搬到了偏远的新区,我们一路找去,摸进了大型居民区的食堂。
面馆略显委屈地与盒饭快餐共处一室,阿姨倒是客客气气的,她说:虞山的土跟别的地方不一样,长出来的蕈也不一样,山上的蕈油总共供应五家人家,常熟四家,我们一家……
我们下单极品蕈油面,师傅用素油现炒出来。
蕈油吃的时候要拌进面里,不过讲真的,这盘传奇的菌没有想象中鲜,想来蕈还是要在春秋收获季(五月和十月)吃才不负人间鲜味吧!
伟记奥面馆
这家走平实的本地家常路线,店堂敞亮空调足。
焖肉很豪迈。
或许是各家连锁店出品不稳定的关系,我觉得当天的汤头咸了,味精稍重。卤鸭咸而不香,面筋也不好吃。
下一家!
韦复兴
虽说韦复兴挂着“百年老店、古城名吃”的招牌,但其实中间有断代,属于重新拾起的老字号。
小店的底气终究是有些不足,店里中午还做盒饭生意,10-14块的荤素搭配,工人们在摇头电扇下吃得很香。
近来韦复兴推出了仅售三块钱的阳春面,在城中被传为佳话。
我问阿姨:阳春面才三块钱,你们为啥要主打?阿姨说:一碗阳春面,什么都不放,才体现我们的水平啊!好,那我加块大排吧……
面上桌,哎,老话说得好:一分价钿一分货。
面凌乱,味精汤。葱油香菇尚可,但大排裹着奇怪的**的面粉浆,掺杂咖喱粉还是什么味道……下一家!
琼琳阁
在苏州吃面,其实不用迷信老字号,只要有心做,新品牌照样赢得人心。书院巷的琼琳阁,谐音苏州方言“穷灵个”,这两年博得许多好口碑。
据说面馆老板也是个讲究的吃客,发掘和恢复了百年苏式面的吊汤、制面和制浇工艺来开店。
琼琳阁的汤头很复古:猪肉、火腿、草鸡、鱼头、鳝骨打底,杉木桶吊汤,增加独有木香。
店里每天只出两桶汤,每桶碗,所以这里的面早午两市共碗,售完即止。
我喝这汤,果然鲜香,但感觉略微咸,听旁边的老吃客讲:似乎是换了配方?
青花碗里,面搭出漂亮的鲫鱼背造型,背上点缀生春阳火腿丝些许,出品相当漂亮。
招牌的醇香肉排,不是传统苏式面浇头,倒更像减了甜度的无锡肉排骨。雪菜鱿鱼偏甜,焖肉上都是硬膘啊!
同得兴
此行第十家面馆选了同得兴,苏州来了那么多回,每次还是要吃一碗同得兴才觉得心里踏实,感觉苏州没有白来。我们穿过滚绣坊,进店门时叫到81号,手里拿到的是号,暗自庆幸今天没有错过。
临近收市,老板以加速度招呼客人入座,他说:客人都是大老远慕名而来,我尽量让他们吃到面。转头开始倒计时翻牌子:昆山卤鸭卖完、周庄毛豆卖完、爆鱼卖完……楼下还有几位客人?都带上来!
安排好最后一波客人落座,老板长吁一口气,得闲跟我聊两句。我问:你们为啥一定要一点关门?他说:这就是苏州面馆,做晚市的都不正宗,我每年要推掉一百多万的生意呢!
他还得意地补充道,前两天汪涵刚刚采访过他,过阵子湖南卫视会播苏州面的节目哦!
说话间我的面来了,汤头是一贯地清澈、鲜醇,先喝为敬!
这次的浇头试了香糟鱼块,出乎意料的好,糟香浓郁、咸甜适度,浸在白汤里过面,顿时暑意全消,适适意意!
白雪纷纭磨雀麦*云变幻化龙须
这次写“姑苏十碗面”并未着重提面条,一来是因为上面的时候忙着拍照,口感稍有误差,二来是因为,我觉得苏式面天性柔韧滑爽有筋骨,如同苏州的气质,不论面馆大小新老,鲜有失误。
所以,如果你吃面前要拍照,务必关照师傅要硬面,把口感损失降到最低。
本地人吃面还喜欢配一碟姜丝淋醋,你可以多花一块钱试试。
苏州人啊,晚上是吃饭的,早上和中午都是吃面的!所以地道的面馆是雷打不动一点关门,吃面务必请早。
有些面馆没有空调,请做好防暑降温。其实我看最辛苦的是厨房里守着炉灶的厨师,一锅滚烫的面汤水,一刻不停地下面,辛劳艰苦非外人所能想象。
吃面当天实测温度达到42摄氏度,吃完一碗热滚滚的面,体感温度爆表!
我们像球形闪电一样躲进车里,打开冷气,车厢就像移动的冰箱,陪伴我们走完十碗面的征程。
我们上回在天津自驾逛吃逛吃,租了辆小破车开到发动机快爆炸,这回老司机开的是Jeep自由光,城市SUV,方向灵便、指向性好,老司机神兜兜开始用两根手指头开车(不良驾驶习惯请勿效仿)。
这个季节去,很多面馆门口都有阿姨在叫卖栀子花白兰花,不妨买一朵,衣襟留香。
我胸前别了一朵,埋头吃面,半天就焦掉了……
苏州人安居而巧思,做事精细,待人客气,在面馆与阿姨爷叔搭讪,是吃面之外最大的乐趣……
一片吃心是面痴。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