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初到南京读书,其时蟹多价贱,一块钱可以买三斤生蟹,平均一角钱一只。这一年深秋,一位在其他城市读书的中学同学来看我,我请他到新街口旁边以做狮子头出名的“大三元酒家“吃晚饭。走到饭店门口,就见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在兜售大闸蟹,隔着蒲包都能听到蟹的潠沫声。闻到大闸蟹特有的腥味儿,我俩眼睛一亮,连忙挑了十六只蟹,八公八母,个个匡实甲青,让饭店加工。蟹寒性重,吃蟹必须佐以酒,我又花了一元六角钱买了一瓶高沟大曲酒。我们边吃边聊,喝酒啖蟹,一直吃到晚上九点多才结束。我一路踉跄回到宿舍,倒头便睡,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被学校广播操的乐曲声闹醒。当时南京的蟹肥而鲜,算上加工费、酒,一共只花了四元八角钱。
南京虽然地处丘陵地带,但境内河湖港汊多,盛产螃蟹。清末江宁府志学家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曰:“重阳饮菊花酒,剥巨蟹。蟹之肥者,圩田产也。”张通之在《白门食谱》云:“金陵西南乡,滨江带河,为鱼虾之集处,而圩中多常稔之田,稻粱所遗之穗与粒,蟹来饱食,肥大异常。团脐*多顶壳,尖脐油亦满腹,煮而食之,最为适口。城内莫愁湖之蟹,亦大而且美,但出产不多,不甚易得焉。”
另据民国学者夏仁虎在《岁华忆语》中记载:“金陵人食蟹,谓‘九月团脐十月尖’,谓至时始肥美也。以捕自圩田者为佳,因食稻故。巨者两尖团重一斤,又曰对蟹,为他处所无。”圩田是在浅水沼泽地带或河湖淤滩上围堤筑坝造地,开沟渠,设涵闸,排灌自如。圩田肥沃,所产螃蟹饱食稻谷,肥硕异常。
古代旅居南京的文化名人留下很多食蟹佳话。东晋时毕卓,在吏部供职,豪放不羁,常因饮酒而废公事。有一次,邻居新酿出好酒,他闻到酒香,居然夜里翻墙过去盗酒喝,直至瘫坐如泥,被管酒的人当场抓获,用绳子捆绑在树上。等到天明,邻居一看原来是他,连忙给他松绑、致歉。毕卓拉住邻居就坐在酒瓮旁继续豪饮。他有一句名言:“得酒满载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清初戏剧家李渔爱蟹如命。康熙元年,52岁的李渔举家从杭州迁居金陵,一住就是18年,自建了一座“芥子园”庄园。芥子园虽不到三亩,但经他苦心经营,小巧精致,别有洞天。他特别喜欢吃螃蟹,每年螃蟹上市之前,就早早存下银子,以备购蟹之需。家人都笑称他视蟹如命,他自己则戏称购蟹钱为“买命钱”。每年八月,他就大量收购螃蟹,命家人洗瓮、酿酒,以备做糟蟹、醉蟹之用。他家有一女婢,精通料理螃蟹,李渔为其改名为“蟹奴”。
李渔对食蟹有独到的见解,人送雅号“蟹仙”。他认为螃蟹是天下最精致的美食,“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李渔食蟹崇尚原汁原味,喜欢将蟹清蒸,不用加入其他佐料。他在《闲情偶寄》里写道:“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而食。”意思是蟹要整只蒸熟,再存在冰盘里,放在餐桌上由食客自己动手剥食。他曾感叹道:“蟹乎!蟹乎!汝于吾之一生,殆相终始者乎!所不能为汝生色者,未尝于有螃蟹无监州处作郡,出俸钱以供大嚼,仅以悭囊易汝。即使日购百筐,除供客外,与五十口家人分食,然则入予腹者有几何哉?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矣。”
清中期大才子袁枚喜欢吃蟹。他曾在江宁担任县令,后因仕途不顺,于乾隆十四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袁枚对食蟹也有独到之处,他说:“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除了煮蟹,他在《随园食单》里还记载了做蟹的几种方法:一是剥壳蒸蟹,“将蟹剥壳,取肉、取*,仍置壳中,放五六只在生鸡蛋上蒸之。上桌时看着一只整蟹,惟去爪脚。比炒蟹粉觉有新色”;二是蟹羹,“剥蟹为羹,即用原汤煨之,不加鸡汁,独用为妙。见俗厨从中加鸭舌,或鱼翅,或海参者,徒夺其味,而惹其腥恶,劣极矣”;三是炒蟹粉,“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这些吃法强调对于蟹这种鲜货,要现剥现做,不得拖延,且无需添加其他食材,可谓独一味而压天下鲜。
曹雪芹自幼生长在江宁,也是食蟹专家。他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描写了一场螃蟹大宴,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螃蟹的吃法:一是自己动手剥,吃起来才香,才有味道。“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薛姨妈的说法与袁枚不谋而合。二是需配姜末、香醋才能去腥味。“平儿早剔了一壳*子送来,凤姐道:‘多倒些姜醋。’一面也吃了”。三是要喝热酒才能暖胃。“(黛玉)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四是食蟹吟诗才有情调,这与毕卓“拍浮酒船中”意味相同。
等到贾母走后,众人开始赏菊赋诗讽咏螃蟹。宝玉写道:“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这是借写螃蟹,伤时骂世。黛玉也题诗一首:“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尖刻犀利、豪情外露,与她性格吻合。宝钗则写道:“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这是夹枪带棒讽刺离经叛道的宝黛。
近代著名教育家、画家,曾任南京大学前身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的李瑞清也喜食蟹,且食量惊人,自号“李百蟹”。有一年重阳节将至,螃蟹上市,而李却无钱买蟹,于是画了幅蟹图,聊以解馋。此事被好友冯秋白得知,他专程购买3筐阳澄湖大闸蟹,赶到李家,想以蟹换画。李瑞清看到蟹后,垂涎欲滴,立即拿到厨房烹制,一手持蟹,一手举酒。大饱口福的李瑞清高兴异常,把幅蟹图全部赠予他,以报“解馋之恩”。冯秋白如获至宝,喜出望外,估计这些画现在要值几千万了。
虽然吃蟹样子难看,手上沾着蟹*,满嘴腥气,但是文人宁愿不顾斯文,也要手掰嘴啃,可谓“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只是如今螃蟹都是养殖的,价格越来越贵,味道却不如从前。你想,原生态螃蟹须吃稻谷才能肥硕,如今养殖蟹只喂以玉米、豆粕,连一根稻芒都没有吃过,怎么会有野生蟹的鲜味呢?
“菊花与汝作生日,螃蟹唤吾入醉乡。”在金陵吃蟹的文人很多,咱算不上文人,但有幸也在那里吃过,怀念当年吃蟹的感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