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http://pf.39.net/bdfyy/dbfzl/141019/4497420.html/
今天不讲时间,只讲味道。
襄阳人是出了名的爱吃清汤,在童年的记忆里,劳动街清汤的地位,似乎快要和牛肉面并驾齐驱。
以前街头巷尾都摆着清汤挑子、长年累月生着旺火,煮着馄饨,汤头一冲,路人便纷纷循香而来,在小摊前排起长龙。
虽说在襄阳人的饮食习惯里,它个头单薄,做不了主食,但却穿插在生活中每个需要被食物藉慰的时刻。
只是现在好吃的清汤越来越难找,很多地方的清汤都做的像饺子,让人总觉得少点什么。
#01
藏在栏杆后面的居民楼里,却让人直往里钻。
这家馄饨店是我在疫情之后才发现的一家,以前对它没有什么印象,却在一碗下肚之后被它牢牢的抓住了胃。
按道理讲,铁路大院的美食,几乎都被我们探的干干净净,唯独他,像雨后春笋般悄悄的生根发芽,引的我们再度前往。
不到5㎡的店面是在疫情之前刚开的,藏在栏杆后面的居民楼里,熟客也都习以为常的从缺口处直往里钻。
穿过干净狭窄的操作间,就是食客吃饭的聚集地,人常常多到坐不下,虽说现在能够把桌子摆在路边了,增添了不少座位,依旧供不应求。
#02
亲手制作的调料,造就独一味的酸菜馄饨。
和大多数清汤店一样,他们家只卖馄饨,所有配料和馅都自己亲手制作,就像馄饨专卖店。
栏杆外面挂着支付码和标注好的价格,只有大小碗和口味的区别,海鲜和酸菜,简单清楚不繁琐,要什么直接说就好。
老板是一对特别有爱的夫妻,和大多数做餐饮的老夫老妻不同,他们看起来更干净、年轻、有想法一些。
老板娘在前面招呼客人、下馄饨,老板就像个贤内助,在后面马不停蹄的包馄饨,一刻都不敢耽误。
用筷子在肉糜碗里轻轻一抹,再往四方的薄面皮上一淌,顺手将面皮一拢,一个个像小金鱼般的馄饨就出世了。
每天早上5点,夫妻俩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不到6点,就开门营业,准备着一天的肉馅和调料。
用小姐姐的话来说就是“馄饨一定是现包的才好吃,所有调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邻里之间吃起来也放心”。
馄饨的馅料虽然不多,但却下足了功夫,选用新鲜的五花肉和前夹肉,7分瘦3分肥,打至肉糜,呈粉白色。
很多清汤店的底汤都是用方便面调料做底汤,浓妆艳抹的完全失去了清汤的精髓,而她家的底汤佐料肉眼可见,靠清水加持。
胡椒粉、味精、虾皮、紫菜,再配上一勺点睛之笔的猪油,清水一冲,油花酒在半透明的汤面上漂浮闪耀。
下水游了一圈的小馄饨们,倒进碗里的时候显得轻盈飘逸,有了葱花和紫菜的衬托,更加粉嫩诱人。
入口,面皮轻轻一抿就化在嘴里,肉馅的香气在嘴里散开,虾皮和紫菜带来的海鲜香气完美融合在汤里,微微的胡椒味让人一口接一个。
他家最经典的不是海鲜馄饨,而是独一无二的酸菜馄饨,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底汤的海鲜佐料换成秘制的酸菜沫。
酸菜的微酸,让馄饨的鲜味被激发,一口馄饨加上一口酸菜底汤,非常开胃,感觉整个身体都跟着充满了能量。
喜欢重口味的可以直接在酸菜馄饨里加上一勺辣椒,瞬间就变成酸辣口,凑近就能闻到一股辣椒香,舌根也开始翻涌口水。
麻、辣、鲜在底汤里混合,味道非常浓厚,伴随着细腻不柴的肉馅,一起缓慢的击打着味蕾。
#03
新店单凭老味道陪我们一程。
城市各个街道藏着很多美食,在城市的发展中,新老店铺会不断更迭,但是无论新旧都一定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那一家。
就像这家新店,虽然没开多久,却凭着一颗匠心开始在更多的人心中扎根,想要陪伴大家走的更久。
打扮时髦的姑娘和穿着睡衣的大爷,挤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馄饨吃的不亦乐乎,这大概就是想要坚持的理由。
“我知道认真做一件事情很难,以前我很喜欢玩,浪费了时间、消耗了身体,虽然做的时间不长,但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一天能卖一两百碗了,很想坚持下去。”
无论以前做过什么,此刻的四季香馄饨,就是他新的开始,单凭味道陪我们一程。
四季香馄饨
地址
樊城区铁路大院新华路小学隔壁
(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定位)
营业时间
06:00--22:00
不讲时长只讲味道
END
出品:襄阳食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姜饼君摄影:大福君
由襄阳食记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