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老电
来源
老电(ID:ilaodian)
它,原本只是马路边一家小店,如今拥有7个餐饮品牌;
它,当年起家只有5万,如今营业额收入不下10亿;
它,最初开业时只有5个员工,如今暴涨多倍;
……
它就是广大用户熟知的餐饮品牌——外婆家。创造了“排队吃饭”的餐饮界神话,利用12年时间进入全国餐饮百强行列。
在中餐连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俏江南曾为一种代表模式,通过强调装修及品牌来实现菜价的提高;“海底捞”则通过极致的服务,让顾客成为忠实“粉丝”并形成口碑营销;而外婆家正在尝试全新模式——以低价美食吸引顾客心甘情愿排队,并实现高“翻台率”。
外婆家到底如何做到?不妨,我们像品道茶一样,从色、味、香去品尝,领会其中精髓。
1
前半生决定后半生
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曾在运动队中度过,但因为身高问题,早早结束运动员生涯,后来辞职到一家生产塑料药包材的国有工厂当工人,此后做了8年车间主任。
这长达十多年的时光,决定了他人生后半生和战略决定:
其一,流水线格外强调纪律的地方,让他有很强烈的约束感。
其二,纵观整个市场,随着技术越来越完善,很多餐饮品牌更加倾向于中央厨房管理。可对于吴国平来讲,与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中央厨房,还不如委托加工。
在工厂待过的吴国平认为,工厂最难搞的就是生产能力跟生产量的关系,生产能力不足或者超负荷生产,都很难管理,精力还得放在经营上。
2
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定义
年,第一家外婆家餐馆开业。当时取名为“外婆家家乡面馆”,名字中一股亲民感油然而生。
在市场定位上,外婆家没有走商务风,只想营造一种到外婆家,随便吃个饭的氛围。所以,吴国平喊出“不用回家忙烧饭,外婆帮你做饭菜”口号。
这一喊,就喊了十几年,至今未变过,侧面体现出外婆家初心依然在,味道依然在。
在菜式上,也没有太多精致讲究,什么菜好吃,什么菜流行,什么菜“符合”消费者口味,就做什么菜。开张一个月,就出现消费者排队现象。
就这样,不走独特路线的外婆家却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3
不请明星代言,自己就是“明星”
一直以来,众多品牌在宣传上,“请明星”是必走的战略,外婆家没有这么做。
吴国平认为,品牌最初的概念是认人。如果有消费者来门店消费,员工随后说这是某某老板的点,则给用户留下另类的印象。
请明星来代言,由于明星“太普化”无法突出外婆家特质,所以吴国平让自己成为“明星”。头一梳,衣一穿…..品牌形象就在那。
从这件事上,领略到品牌离不开人,品牌和人是同个概念的道理。
4
极端“偏执狂”,将减法做到极致
在餐饮界,吴国平的“减法”是出了名。除了委托加工之外,吴国平还在其他方面做了减法
亲手让提供食用鸡工厂的3位供应商失业,直接找了一家从养殖到加工,都是流水线生产。
主要原因是,外婆家每日需要3千只鸡,前者是人工杀,后者技术化,一秒钟可以料理2只鸡,所以既能节省人工,又能提升生产效率。这样一来,每只鸡上省下的钱足有4元之多。
还有调料,以前都是自家上阵,后面也把这部分委托给加工厂。就这样,每斤成本都降低1元多。
在吴国平的思维里,认为供应商想要接到外婆家的单子,首先就要保证价格低,其次效率要高,双管齐下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
更可怕的是,每个门店里的位置都要充分利用。别人家桌子宽度1米,而外婆家是85厘米;厨房面积太大,直接缩小面积,充分利用其每个角落;甚至他亲自把办公室和员工的餐厅都取消……
如此不惜反餐饮界习性,是因为他想从各个方面节省成本,就如他所说,那都是钱,都是从顾客钱包上拿的。如果这些方面都得到改善,自然让利给顾客。
5
重构商业模式
向Zara、HM看齐,打造“快时尚”餐厅
人们都说,干一行就要向这行龙头老大看齐。
可吴国平却向快时尚服装品牌Zara、HM看齐,通过快速“供应链”原料采购、生产、程序化管理,成为“快时尚”餐厅,而且价格还很低。
让餐馆顾客同时让利
通常情况下,都是餐馆让利。可外婆家居然还敢让顾客让利,这又是怎么回事?
在外婆家,餐馆通过降低菜价把一小部分利益让出来。在顾客上抽取利益,则是需要客户花时间排队,让餐馆提高运营效率。
所以,两者协同诞生了低价餐馆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外婆家找到一套独属的运作方法,让顾客参与进来共同控制成本。
其他品牌在疯狂扩店,而外婆家稳步发展;其他品牌提升服务同时提高价格,而外婆家提高服务时,依然保持价格实惠;其他品牌一心想加盟、融资,而外婆家在做真正的餐饮……
由此可见,在外婆家门口愿意等上几个小时的用户不是托,而是慕名而来的忠实粉丝!
-THEEND-
版权问题、商务合作
请加QQ/
戳原文,更有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