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www.zghy.org.cn/item/455360344477323264啦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本书以《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为底本进行校对,约请业内专家出注、翻译,纸面精装,是阅读或收藏的极佳图书。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论汇编。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本书凡哲学、伦理、*治、经济、*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本书之译注,博采前人之长,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颇多独立见解。译文也甚通顺流畅,有自已的特色。
阅读《荀子》需要适当参考各注释本,但我们也要注意,注释本也常常只是一家之言。遇到难点难题,读者若是独沽一味,只参照某一本注释,也难免会出错。尤其当涉及到对荀子思想的性质、特点的一些文本段落的理解时,多参照其他的一些注释本,加以比较鉴别,并上升到荀子的思想系统中做一全盘的分析,然后给出自己的判断,当是一个比较妥帖的做法。举例而言,王先谦的注本虽最为权威,但其间亦时有误解或误导之处,如在注释《天论》篇“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知(和)之可以治者矣”一句时,引王念孙注“阴阳见其和而圣人法之以为治”,如果我们把此处的“阴阳”理解为“天行有常”的一部分,那么,王念孙“圣人法之以为治”的解释就有可能把荀子的主张了解成“法天主义”,但荀子明确主张“天”无可取法,关键在于人“应之”的方式,故云“无君子则天地不理”。所以,北大本《荀子新注》便不取王念孙的解释,而谓“对于阴阳变化的认识,是要根据已看到的阴阳和谐的现象进行调理”;而李涤生的《集释》也谓“对于阴阳所要知道的,只限于它所显现的寒暑调和变化,这样就可以据以修治人事了”,这两本的注释显然在思想系统上更符合荀子的主张。由此可见,阅读《荀子》,要尽可能地参照各本注释,并从荀子思想的整体中作出判断,以便获得较为客观的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