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在过去常有人将中秋佳节比作小年,意思是说过了中秋节离过新年就不远了。而月到中秋,我早已踮起脚尖,凝望在思念你的大街小巷。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这老家独一味的特产——五莲“烙月饼”,的确是代表着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别看我一直抱朴守拙如初,可我从没停止过提升自己的内涵。我也是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佳丽”,我也曾与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对影成三人酩酊过,我也历数不清究竟有多少人对我情有独钟……我没有国色天香,我没有倾国倾城,但我端庄的仪表也是很有几分“姿色”的,别看我有圆的,方的,寿桃形的,荷花的,莲蓬的和鱼形的等等,历久弥新的那些能工巧匠们,还在不停地为我量身打造恰如其分的“美好”形象。万变不离其宗,我就牢牢地敦实着咱五莲“老家的精神面貌”,保持着“老家的味道”。五莲老家,对于许多慢慢不知老家是何处的青春年少人群来说,我就是实实在在的提醒。谁还能童心不泯地轻哼出陪伴儿时成长岁月的那首甜蜜愉快的歌谣?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的月饼香又甜……我最想不厌其烦地絮叨一下我的传统制作工艺,现如今,那些握惯了手机,摸惯了键盘,拿惯了生产工具,当惯了白领蓝领的“红酥手”们,还有多少会烙“五莲月饼”的呢?无论月饼的外形如何各有千秋的美观,馅料怎样五花八门的变化,面皮和馅料永远是相辅相成的“*金搭档”,且直接关系着月饼的质量。我一般都是由娘亲亲手烙制的,我的每一个分子都散发着浓郁醇厚的爱的味道:首先要精选颗粒饱满的花生米,炒熟(早些年为了美观都褪掉花生红外皮,如今讲究注重营养成分,也有带着皮的),再用咿咿呀呀的石碾碾碎,这要把握一个不粗不细的“火候”,太细发粘,太粗影响口感,要碾成比较匀称的小颗粒,然后拌上适量的白糖或红糖或冰糖,单是调馅的过程,就早已香气弥漫满屋了。月饼的面皮就更讲究分寸了,最早人们要先用大锅蒸三分之二的熟面,为了口感酥脆,现在有人传授用烧热的花生油直接烫面,切记不能全用花生油和面(太脆),要适量用水,将面和得柔软适中,再醒一会儿,擀皮要厚薄均匀,最好将皮放到月饼模具里包馅,那样整个月饼面馅比较均匀。若早包好馅再摁到模具里,总是一面皮薄一面皮厚。最后一步就是烙了,我估计现在会用大锅烙月饼的人不多了,火要不粗不细,不能太急,现如今基本都用平锅或电饼铛烙,无论用什么烙,都得控制好“文火”烙,等到一个个外*内酥的月饼“出炉”,也就成就出一枚枚香甜可口满满爱心。亲们,我啰里啰嗦唠叨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恁,咱五莲“烙月饼”比起琳琅满目在超市货架上,让人眼花缭乱举棋不定的那些“昂贵”的豆沙的,肉的,糯米的月饼等等,似乎略显“土气”些,但它是多么的货真价实,多么的用心十足,多么的“礼轻情意重”。谁若在中秋佳节能够吃上或收到咱五莲的“烙月饼”,你肯定是个幸福的人儿哟!试想:一个拥有老家,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有被爱的人,不就是这世上最富有的人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襟。”中秋佳节又是一个传统的祈盼老老少少团团圆圆的日子,无论时尚的橱窗里如何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你能花高价买到微笑的表情,但不一定买到身心愉悦的心情;你能拥有犒劳味蕾的味道,但不一定拥有如获至归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人们每到逢年过节,千里迢迢,赶回家的真正意义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就站在越来越优美热烈的故乡五莲深处,等每一个人回家吃烙月饼。握着我,你就裹挟在温馨温暖的浓浓爱意中;咬上一口,你就吃到了老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我不是娘亲纳的千层底,但我也是丰腴你的“根系”。来吧,归来吧,我的家在五莲,家不在五莲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都来尝尝咱五莲的“烙月饼”,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我想你了,你也在想我!祝大家中秋快乐!愿大家快乐永久!中秋月饼老家味道中秋节团圆宴,相约在飞天宾馆,尝尝这里做的月饼,纯手工制作的,绝对无添加剂,感受老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