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这四法,轻轻松松调月经 [复制链接]

1#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I导读: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期、量、色、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方书认为月经提前为热,月经延迟为寒,其理近似,然不可拘泥于此,当灵活辨证施治。本文是作者在诊治妇科疾病中有关调经方面的几点体会。(编辑/闫奇峰)

调理月经四法

作者/魏宏楷

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期、量、色、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是以脏腑、气血、经络的失调;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互见,较为复杂。如程钟龄云:“方书以超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不可尽拘也。假使脏腑空虚,经水淋漓不断,频频数见,岂可便断为热;又加内热血枯,经水迟滞不来,岂可便断为寒”。这提示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本文就个人在诊治妇科疾病中有关调经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调经首先重视整体观

月经失调,同样是与脏腑、气血、经络的病理变化有关。因此,在治疗上,必须通过药物的性味消除引起病理改变的各种因素,调整及恢复机体功能。

徐灵胎云:“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感受人之各殊,或身体有强弱,质情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浅深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体质,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

所以治疗月经失调要从整体出发,更不可忽视机体所产生的不易注意的其它症状,而这些症状却往往又是导致月经失调的主要原因,诚所谓“先病而后经不调者,治其病而经自调”。

例1任某,女,22岁,未婚。经闭两月。半年前月经量少而稀,渐至经闭,倦怠乏力,纳食欠佳,腰膝酸软,面*少华而虚浮,舌质淡红而苔薄,脉沉细而弱。其证系脾肾两虚,营血不足而经闭。投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剂。

方用:*参24克,*芪24克,白术10克,当归9克,熟地15克,川芎6克,白芍10克,杜仲12克,甘草8克,补骨脂15克。

服药半月余,精神略觉好转,纳食亦稍好,而经仍未潮。进而详询病史,始知患者从半年之前至今,每晨起急登厕便稀。“脾肾虚败,泻必清晨”,脾阳根于命门,真阳虚衰,火不生土,脾之清阳下陷,运化失司,营血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而经闭。于是脉证合参,改投四神丸(汤),连服十剂而晨泻止,诸证亦减,继服归脾丸,半月后月经来潮。

例2王某,女,37岁。月经量多淋漓不断已十天。近三月来,每经潮量多,持续不断,均在十余日,经色淡红而质稀无块,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少气,背寒肢冷,面色?白,舌质淡红而略胖、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证似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心不主血。

给予归脾汤加棕炭、艾炭止血之品,服五剂而罔效。

详思之,伴有背寒肢冷一证,显系阳微气虚之证。肾主闭藏,肾阳虚则闭藏失职,冲任不固。脾主中气,气为血帅,气虚则不能统血,故见月经量多,淋漓不止。此即“气虚挟寒,阴阳不相守,营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阴阳互根,阳虚则阴亦不守。因此,治法上采取助阳和阴,益气摄血。

方用真武汤加味:*参24克,附片6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茯苓9克,生姜9克,杜仲炭20克,阿胶10g(烊化),川断24克。使其助阳不伤阴,养阴不碍阳,阴阳并调,刚柔相济,故两剂而血止。嘱其再服两剂,续以归脾汤善其后。

二、调经须重视调养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位居中土,属阴,藏而不泻,其性主升,升则为阳,主运化,主统血,故脾体阴而用阳。胃属阳腑,泻而不藏,其性主降,降则为阴,故胃体阳而用阴。脾与胃二者虽性能不同,但相反相成,纳化水谷,取精去粕,注脉化血,滋养脏腑百脉。薛立斋云:“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经”。因此,脾胃的功能协调与失调,关系到月经的充盈与缺少,所谓“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

例3张某,女,40岁。半年来月经先期十余天,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心悸,倦怠乏力,曾服归脾汤加味罔效。现觉五心烦热,忧容健忘,口常干燥而不欲饮水,纳食一般,大便微干,脉象虚细而略数,舌质嫩红、苔微剥。证属气阴两虚,统血无权。阴虚而生内热,脾虚不能摄血,故月经先期而量少。治遵缪仲淳“甘凉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之法。

处方:沙参24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烊化),玉竹12克,石斛10克,川断20克,白术20克,太子参24克,藕节20克。

连服六剂后,诸证悉减。滋腻养阴之品多服恐碍中运,遂改归脾汤交替服用。再月经潮如期,量亦稍多,嘱服八珍益母丸善其后。

例4高某,女,41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红已三月。伴有脘满纳呆,时有食后即吐之症,身倦乏力,诊其脉细濡而略数,舌淡苔薄白。其症得之忧思过度,思则伤脾致升降失常,郁结不通,腐化不行,化源不足,月事为病。治宜和胃降逆,健脾益气。

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参24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6克,甘草8克,厚朴10克,枳实6克,腹皮10克,神曲10克,藿香10克。

服药三剂后,脘满得舒,纳食增加,食后亦不吐,继服参苓白术散(汤),健脾胃以资化源。俟来月,经潮如期,量亦正常。忧愁思虑则伤脾,饮食劳逸也伤脾,前者损脾胃之阴,后者伤脾胃之阳,王纶云:“胃阳主气,脾阴主血”,吴澄又云:“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已”。

上二例,劳心劳力,脾胃受损,纳化、升降失调,招致月经失常,故其治则,当分别脾胃阴阳,纳化升降之不同而调之。

三、调经须重视调理肝气

盖闻“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主藏血,主疏泄,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赖血以濡养。肝之生理功能正常,则情志舒畅,经络气血调和,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肾藏精,肝藏血,乙癸同源,“精血体润,皆属水也”。女子以血为主,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均是说明妇女月经诸证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例5雷某,女,31岁。月经淋漓不断,时多时少已半月。经色暗黑红,时有小血块。既往月事正常,此次适值月经期生气,遂致月经淋漓不断,且伴有胸闷,小腹胀痛不适,纳食较前稍减,二便调。诊其脉弦细略数,舌质暗红、苔薄。其证系七情所伤,肝气横逆而戕贼脾土,脾虚则统血无权,因而月经淋漓漏下不止。气郁之证,总以宣达为顺,故治宜宣达醒豁,凉血止血。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当归12克,杭芍10克,柴胡9克,茯苓10克,白术20克,薄荷3克,生姜6克,甘草6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陈皮6克,地榆炭19克,草蔻6克,艾炭10克。服药三剂而血止,诸证渐消,并嘱其今后慎勿恚怒,平时再服逍遥丸。

例6翟某,女,36岁。月经正潮,偶因情志不畅,而月经突然闭止,伴胸胁满闷而痛,小腹胀痛,脉弦细而略数,舌苔薄白。证属肝气郁结而引起之突然经闭。治遵“治血病人以行气为先,香附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坚疑,须以热药为佐,肉桂是也”。

方用《赤水玄珠》所载之金陵名方丹参丸(汤):丹参24克,川芎9克,当归12克,香附10克,台乌10克,加桂枝6克,元胡10克。

理气通络,养血调经,服三剂后,月经复潮,胸胁胀痛及小腹胀痛亦除。

上述二例,虽属平常,然足证明“调经莫先养血,养血莫先以调气也”。

四、调经须重视奇经八脉

叶天士云:“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经治法”。奇经八脉起于下焦,且“八脉隶于肝肾”,下焦虚损,必累奇经。妇女月经的正常与妊养和奇经有密切关系,而且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带脉之所从出,则贯肾系,是当属肾,女子系胞”。其实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除带脉而外,均为上下循行,皆络于带脉。至于维脉与跷脉,也均和少阴肾有一定的联系。

临床上往往因为某种因素,导致奇经的失调与损伤,必然影响气血、脏腑功能的失常,这就产生一系列月经疾病。

例7赵某,女,26岁。婚后四年不孕。月经从初潮至今,一直后期,经量少而色暗,一日即净,带下量多而色清白,平时小腹发凉,腰胯酸困,头晕耳鸣,然时又有手足心热,脉沉细而两尺较弱,舌淡苔薄,纳食一般。证属下元虚损,精血衰少。治从奇经,填阴壮阳。

方用四物汤加味:当归10克,熟地12克,川芎6克,杭芍10克,阿胶10克(烊化),鹿角胶12克,菟丝子20克,大芸12克,山萸肉12克,麦冬12克,肉桂3克,小香3克(小编注:小茴香)。

四物汤养血益血而调阴阳,加阿胶、鹿胶血肉有情之品以壮奇脉;菟丝、大芸、山萸肉、麦冬温柔凉润以填阴,少予肉桂、小香温下元以助阳。嘱其每月服十剂,三月后证消经调而怀孕。

例8田某,女,30岁。婚后三年未孕。素体尚可,月经按期来潮,近半年来月经量渐次减少,伴小腹发凉微痛,腰胯酸困,带下绵绵,色白透明质粘滞。纳食尚可,诊其脉两尺细弱而肝脉略弦,舌苔薄白。因其求子心切,多方求治罔效,经详始知其房事无度,旦旦而伐之,焉有不损奇经之理。证属房劳伤肾,精血不足之不孕证。在治法上一则嘱其节欲,一则养精血而益奇经,实则补肾阳而填肝肾之阴。

方用:鹿胶10克(烊化),龟胶10克(烊化),巴戟肉24克,仙灵脾2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24克,山萸肉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狗脊15克,肉桂3克,龙牡各10克。嘱其每月服六至十剂,三月后月经正常,诸证悉消,半年怀孕。

上述二例,属月经失调而伴不孕,均与奇经虚损有关而连及肝肾。欲愈其病,必侯气血充足,“冲任充盛,根基已固,然后阳施阴受,胥能有成”。药必用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血而壮奇脉;温柔滋润之味,补肾气而滋肝阴。足证调经须重视奇经之重要。

总之,月经失调,原因颇多,治法各殊,但首先应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掌握病机,论治时庶不失之于偏。其次,先天肾气不足及奇经为病,养肾气而益奇经;后天脾胃失调者,调脾和胃,资化源以统血;肝气不舒,藏疏失常者,宣通气机,使之舒畅条达,则月经自无不调之理。

本文摘自《陕西名老中医经验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