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下热播的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因一副宫廷秘方而推动剧情发展的桥段,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我们现在的中医已经将这些百年前的秘方付诸实现了,这些秘方的重见天日离不开陈可翼院士的功劳。
陈可冀院士是有名的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西医结合的开拓人和创始者,他因一副五味药药方而荣获了国家最高奖,被称为“中医界的科学家”,他的名字被计入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发展史上。
陈可冀院士出生于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饱读诗书,医院,在医生治病救人的影响下,他也有了长大当名医生的想法。后来多所大学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但他还是坚定的选择了福建医学院。
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如愿当上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此时的他还没想到过自己后来会成为中医大师。
年,国家号召西学中,27岁的陈可翼便积极响应号召来到了北京开始学起了中医。
陈可冀一头扎起了中医知识的海洋中,他从《*帝内经》读到《伤寒杂病论》,从《金匮要略》研究到《神农本草经》,从开始用西医的眼光看局部,到后来用中医的眼光来认识整体。
经过无数艰辛努力,不舍昼夜的潜心研究,陈可冀慢慢感悟到了中医中“天人相应”的治病理念,而且他被无数中医大家的慈悲底色所感动,意识到了中西医绝不是对立的两方,而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的同一体。
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之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全世界心脑血管疾病正处于爆发势态中,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大规模的研究冠心病。
在我国周总理也于年,做了加强对冠心病防治研究的指示。医院加入到了防治冠心病的协作组中。
陈可冀和其团队在研究历代古籍中有了意外的发现,他们开始尝试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来治疗冠心病。
他研究了16本中医著作,从中选出了种中药,然后在这里面又筛选出了种活血化瘀的药物,再根据疗效成分的不同,第一次将活血化瘀药物进行了分类,将药物分为了三大类,最后终于遴选出了35种有着确切疗效的药物。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可是却花费了多个日日夜夜,一直到年经过临床最终才确认了五种中药,将这五种中药配成了冠心二号方,大大提高了治疗冠心病的效率。
这一研究成果也在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等奖。
年,陈可冀又带领小组对庞杂的清宫原始医案进行了整理研究,让三万多件尘封于档案馆的清宫医药档案重见了天日。
陈可冀将宝贵的传统医药学遗整理成书,编写了《清代宫廷医患》,《清宫医案研究》、《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等一系列书籍,荣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著作奖。
其中《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选自清代宫廷医案中具有代表性的慈禧、光绪医案,可以启发现代医学,非常值得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学习参考。
此外,他整理他老师岳美中治疗老年病经验的书籍,也非常值得一看。
现今这位已经92岁的老人,医院上班,用自己70多年的人生践行着作为中医人的初心使命,为中医的传承和创新还在不断努力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