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作诗的油条哥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杨玉霞摄影报道

油条炸得认真

读诗读得投入

“不就是大街上比比皆是的油条么?老高的油条还能多出什么道道来?”

“其实,也没多啥道道。”摊主老高笑笑说,“我喜欢读诗也喜欢写诗,更喜欢把诗的味道带到早餐店来,和吃早点的客人一起分享。”

用诗“调味”的早餐店

*豆精挑淘净水,千磨方始成浆,久经炉火得醇香,浮糜终略过,一碗暖心肠。

甘露相提仍逊色,任由百品千尝,人间至味是平常,思来犹胜酒,沉醉了时光。

这首描写豆浆的《临江仙·豆浆》被老高工工整整地写在小黑板上,摆在早餐店里。来吃早点的人吃着饭时,有的会瞅上一眼,有的会细细品味。时间长了,老高写的诗成了早餐店里必不可少的一味“调料”。

“我每次来吃早点,都是看着诗吃。都是油条、豆浆,老高的早点却多出了另一种味道。”经常来老高这儿吃早点的一位客人说。

客人口中提到的老高叫高洪彬,51岁,东光人。

高洪彬来市区快30年了,做早点生意也有28个年头了。刚开始的时候,他在维康路上摆小摊。现在,他不但租了门市,还开起了分店。

他的早点这些年没有变,就是“老四样”:油条、豆浆、豆腐脑、茶叶蛋。他的老顾客也从孩童吃到了中年。

“没吃够!老高的早点不仅味道越来越好,诗写得也越来越有味道。”家住维康路的刘先生说。

实实在在的“技术活”

高洪彬初中毕业。没能读大学是他最大的遗憾。

当时,家里条件不太好,高洪彬初中毕业后去一家技校学厨艺。后来,高洪彬在市区结婚成家。为了养家糊口,高洪彬白天在餐馆里打工,早晨就在马路边卖早点。

后来,高洪彬辞去饭店的工作,和爱人专职干早点生意。

“其实,早点生意不仅是个良心买卖,还是个技术活。”高洪彬说:“都是炸油条,有的就好吃,有的就一般。一样的豆腐脑,味道更是千差万别。”

为了把早点做好,高洪彬可没少下功夫。和面时,面和水的比例要配好;炸油条时,油温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熬豆浆时,要熬出恰当的浓度和*豆的香味。

高洪彬的认真劲儿,没少惹同行笑话:“都是炸油条,你还能做出花来?”

“虽然做不出花来,但一定要做出早点应该有的味道来!”从摆摊第一天起,高洪彬就给自己立规矩,那就是一定要凭良心做买卖。

传统老式油条中含盐、碱、矾等,若长期食用,矾受热后分解出的铝离子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高洪彬几经实验,研究出不含矾的油条配方。

此外,高洪彬把炸油条的流程变得更加标准化。他前一天下午完成和面、醒面、分面、包面、冷藏等程序,第二天清晨再开炸。

第1个月,高洪彬的摊位每天炸油条只用1袋面粉。第2个月,他们使用的面粉变成了两袋。高洪彬用心改良的油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人们看得见的是高洪彬油条摊前络绎不绝的顾客,看不见的是他背后的付出。

高洪彬早餐店里的油条都是现吃现炸,递到顾客手里的油条永远是刚出锅的。“油条炸出来后,晾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不酥脆了,也失去了油条该有的味道。”高洪彬说。

由于高洪彬做生意实在,老顾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好。后来,他又开起了分店,和爱人各守一摊。

爱作诗的“油条哥”

高洪彬读初中时就喜欢古诗词。这种喜欢,是浸入骨子里的喜欢。

即使在饭馆打工时,高洪彬也没有放下对古诗词的喜欢。他家里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一本《中国历史》。只要有时间,他就读这两本书,时间长了,书上的内容都已烂熟于心。“古人说,书越读越薄。我就是要把书读薄的人。”高洪彬说。

年,高洪彬买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给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从电脑上学习如何写诗,学习写诗应该讲究什么样的韵律……对写诗技巧一点不懂的高洪彬开始试着通过写诗来书写生活。

做早点很辛苦。每天凌晨3点,高洪彬雷打不动地起来弄面,熬豆浆,做豆腐脑,煮茶叶蛋。收拾利索后,他要拉着这些东西去早餐店。忙活到10时左右,他才能回家休息。下午,他又得开始泡*豆,腌制茶叶蛋,和面……晚上本应早点休息,高洪彬却舍不得睡觉——他要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写诗。

绝句、七律……高洪彬不仅从每首诗里读出诗人的思想,还读出诗人写诗的技巧。

当高洪彬把写的第一首小诗摆在早餐店里的时候,引来一些顾客围观。由于高洪彬写的都是他身边的人和事,读起来朗朗上口,引来人们的称赞。

后来,高洪彬用木板做了一块小黑板,把写的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黑板上,每天摆在早餐店里。

高洪彬基本上每3天换一首自己写的诗。“每天吃一种东西会腻的,总看一首诗也会看烦。我得随时更换,不仅让自己换一种心情,也让顾客换一种心情。”高洪彬笑着说。

为了把自己创作的诗留下来让更多人欣赏,高洪彬还练起了书法。他用毛笔一笔一画地把自己的诗记录下来,如今已记了厚厚的一大本。

“诗和远方”

“老高,你的粉丝来看你来啦!”前几天,大化小区的一位居民用三轮车载着85岁的老父亲来到高洪彬的早餐店前。

那位85岁的老人坐在三轮车上,认真地读高洪彬的诗。“小高,你的诗读起来越来越有味道了。”老人朝高洪彬竖起了大拇指。

这位老人退休前是一名电工,特别喜欢古诗词。有一次,这位老人在高洪彬的早餐店前吃早点时,发现了高洪彬写的诗。由于爱好相同,两人谈得特别投机。

从那以后,高洪彬的早餐店成了老人的打卡地。今年,老人的身体不太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能过来。前天,老人坚持让儿子用三轮车载着他专门去看高洪彬写的诗。

闻说油条皆老道,吾言岂可同云。凡情正反两篇文,人生须历练,浴火塑金身。

这是高洪彬写油条的诗词。

“‘塑’字用得好。”老人连连赞叹。

高洪彬不仅在网上有一群诗友,在早餐店也结交了很多诗友。

前几年,一位天津的客人在高洪彬的早餐店吃早点时,发现了高洪彬写的诗。结果,这位客人早点也顾不上吃了,和高洪彬谈起了诗的写作。后来,这位客人只要来沧州,就会抽时间到高洪彬的早餐店来找他。

“刚开始的时候,我一想到把自己写的诗摆在摊位前,就感觉特别不好意思。”高洪彬说,“担心有人笑话我,一个炸油条的还写诗?”

没想到,高洪彬不仅没遭到嘲笑,还收获了一批粉丝。

“虽然干一天活,身上满是油腻,但是脱下工作服,脑子里全是诗词歌赋。”高洪彬笑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

“油条哥”高洪彬诗词作品

炸“老虎”

狮城独一味,餐点有文章。

鸡蛋做心胆,容颜化虎妆。

坦然由火烈,自在品油香。

不与山林啸,任人称大王。

春(一)

蜂蝶舞花妍,

东风抚柳弦。

墨无春欲买,

枝上借榆钱。

春(二)

风携遍野春,

绿柳露精神。

云上呼行燕,

梁间扫旧尘。

临江仙·老豆腐

白玉羊脂檐角雪,

相论也逊无瑕。

浓汤佐料益添加。

增颜须木耳,

点味用韭花。

丝滑剔透兼软嫩,

鲜香暗自盈牙。

暖烟如篆亦如纱。

几多心绪起,

回首是芳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